The Oldest and Largest Filipino-Chinese
Newspaper in the Philippines

“海外媒體玉林行”走入容縣探索“文化+旅遊”的成功典範

11/24/2024

本報記者玉林容縣訊:11月23日“海外媒體玉林行”一行走進容縣,參觀容縣古城景區、博物館、經略台真武閣,瞭解歷史文化、僑鄉文化,探索“文化+旅遊”的成功典範。

容州古城景區,座落于容縣縣城東面,緊鄰繡江,總面積約380畝。容州古城景區提升專案以“文旅融合”“景城同建”“原貌保護”為理念,於2014年在原容縣真武閣公園基礎上改擴建,按照“一閣一府一寺一館一巷”的佈局,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略台真武閣為核心,通過保護提升古經略台真武閣,恢復重建開元寺、容州府,建設容縣博物館和仿古特色街,再現唐朝嶺南名府容州府的風采,是集歷史文化藝術體驗、旅遊觀光、餐飲購物、休閒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。專案總投資5.2億元,於2016年竣工並對外開放。主要景點有容州府、真武閣、經略台、博物館、開元寺、貴妃巷、祈福橋、七彩瀑布、晨鐘暮鼓、遊船碼頭、天主教堂等,是容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和文物保護利用開發的成功模式,是探索“文化+旅遊”融合發展的典範。

景區堅持文物保護與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並重,在容縣成功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是容縣申報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文旅融合代表性核心景區。景區先後獲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、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、廣西首批自治區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(營)地、廣西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和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,入選廣西夜間文化旅遊品牌——廣西十佳夜遊景區。

容縣博物館前身是容縣文物管理所,成立於1979年9月,1989年5月更名為容縣博物館。館內現有文物藏品6700件,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件,二級文物37件,三級文物257件。容縣博物館新館是在博物館原址(真武閣後面)擴大重建,仿古式鋼筋水泥結構二層建築,建築面積4237平方米,展廳面積2004平方米,總投資5600萬元,集展廳、庫房和辦公為一體,是一座以保護、展示、傳承容縣歷史文化為主體,以當代城市、經濟、社會發展為主題和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精神的社會歷史文化博物館。

基本陳列《文化古城 千姿容州》以豐富的歷史文物及資料為載體,以歷史發展脈絡為縱線,以文化特點為橫線,提煉容縣歷史上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徵,展示容縣歷史文化、經濟社會和風土人情。整個展覽分為三個展廳, 以“南國名郡,源遠流長”、“古州遺韻,流光溢彩”、“文韜武略,絕代風華”、“華僑之光,桑梓情深”、“承前啟後,繼往開來”五大主題,採用豐富的館藏文物、輔以圖文資料、人物銅像、浮雕、場景、油畫等多種形式,結合聲、光、電、多媒體、電子觸屏等手段,展現容縣厚重的歷史文化、珍貴的文物古跡,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輝煌的社會經濟發展成就。

容縣博物館1995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、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首批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,2009年容縣被國家文化部、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稱號,2013年容縣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。容縣博物館堅持常年對外開放,建館以來,共接待國內外觀眾600多萬人次。

經略台真武閣位於容縣容州鎮東外街57號的真武閣公園內,經略台相傳建于唐乾元——大歷年間(西元758-779年),因唐代詩人元結任容筦經略使時所建而得名。原作操練軍士和游觀風景用。臺上原有建築早廢,到明代萬曆元年(西元1573年),出於迷信,為奉祀真武大帝以鎮火災,創建成三層樓閣,即現在的真武閣,它距今己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。

真武閣通高十三米二,面寬十三米八,進深十一米二,是一座獨具風格的木構建築,我國著名的古建築學家梁思成稱之為“杠杆結構”。全閣用近三千條大小不一的南方特有的格木構件,以巧妙的杠杆結構方法,串聯吻合,相互制約,彼此扶持,合理而協調地組成一個十分優美、穩固的統一整體,全閣不用一件鐵器。二層樓上有四根內柱,承受著上層樓板、梁架、配柱和屋瓦、脊飾的沉重荷載,柱腳卻懸空不落地,這是全閣結構中最奇特、最精巧的部分。它的方法是在懸空柱上,分上下兩層用十八根枋子(拱板)穿過簷柱(即底層內柱的上部),組成兩組嚴密的“杠杆式”的斗拱,拱頭承托外面寬闊的瓦簷,拱尾托起懸空柱本身,以簷柱為支點挑起來,這樣,二層樓上的這四根內柱就懸空了。

真武閣這種獨特的“杠杆結構”方法,在建築史上是一個罕見的例子。古建築學家梁思成指出,主要依靠這種杠杆作用,像天秤一樣來維持一座建築物的平衡,是從來沒有見過的。它在建築佈局、技巧和風格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科學性和藝術性,是我國古建築中的一顆明珠。文獻載,這座雄偉壯麗的建築,在漫長的四百多年歷史中,曾經受過多次風暴的襲擊和地震的搖撼,始終安然無恙,巍然屹立,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技藝上的卓越才能和智慧。真武閣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